2.
在古代汉语中,“孰能无惑”的“孰”字,常被误认为是“熟”的意思,但实际上它的含义与“熟悉”或“成熟”无关。这句话出自韩愈的《师说》,原文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意思是: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那么,“孰”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孰”是一个文言虚词,通常用于疑问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谁”或“哪一个”。在“孰能无惑”中,“孰”即“谁”,整句话的意思是“谁能没有疑惑”。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孰”和“熟”字形相近,而误以为“孰”是“熟悉”或“成熟”的意思。其实,“熟”在古文中多指“熟练”、“熟悉”或“成熟”,如“熟读精思”、“熟食”等,而“孰”则主要用作疑问代词。
因此,“孰能无惑”的正确理解应为“谁能没有疑惑”,而非“熟悉的人不会有疑惑”。这种误解往往源于对文言字词的不熟悉,或是对汉字形体的混淆。
在学习古文时,我们应当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含义,尤其是像“孰”与“熟”这样字形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字。只有准确理解每个字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整句话乃至整篇文章的主旨。
总之,“孰能无惑”中的“孰”并非“熟”,而是“谁”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人生中难免会有困惑,也提醒我们要勇于求教、不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