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甄选问答 >

庇护出处例句

2025-08-30 22:37:48

问题描述:

庇护出处例句,在线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30 22:37:48

庇护出处例句】在汉语中,“庇护”一词常用于描述对某人或某物的保护、支持,尤其在法律、道德或社会关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庇护”的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本文将从其出处和例句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呈现。

一、

“庇护”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国家对公民的保护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庇护”不仅保留了这一传统意义,还被广泛应用于法律、政治、伦理等领域,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或对违法行为的包庇。

在实际使用中,“庇护”往往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既可以是正面的保护,也可以是负面的纵容。因此,在写作或口语中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其具体含义。

二、表格展示:庇护的出处与例句

词语 出处 释义 例句
庇护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指保护、支持,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保护 “晋侯赏功臣,以赵衰为先,使子重居于晋国,以庇护之。”
庇护 《史记·项羽本纪》 引申为对人的保护,也可指对错误行为的掩盖 “项王素爱信诸将,常欲庇护之。”
庇护 现代汉语词典 对人或事物的保护、支援,也指对违法行为的包庇 “他因贪污受贿被调查,多名官员试图为其庇护。”
庇护 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阿Q正传》) 表达对弱者的保护,或对恶势力的容忍 “村里人对他虽有不满,却因他是地主,不敢言声,只能暗中庇护。”
庇护 法律术语 指国家或组织对个人权利的保障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国家应依法予以庇护。”

三、结语

“庇护”一词虽简单,但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是古代文献中的保护之意,还是现代语境下的法律与伦理含义,都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延续性。了解其出处与例句,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