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什么意思】“步履蹒跚”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走路时步伐不稳、缓慢的样子。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年老体弱者或身体有残疾的人走路的姿态,有时也用于比喻事物发展过程中进展缓慢或遇到困难。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步履蹒跚 |
拼音 | bù lǚ pán shān |
含义 | 形容走路缓慢、不稳,多指年老或身体虚弱者 |
出处 | 出自古文,常见于文学作品中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人物动作或比喻发展过程缓慢 |
近义词 | 步履维艰、行步艰难 |
反义词 | 健步如飞、步伐轻快 |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
“步履蹒跚”最早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老人或病人行走的艰难状态。例如,在一些古典小说或诗词中,作者会用“步履蹒跚”来突出人物的衰老或身体状况不佳。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不仅用于描写人的动作,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事业、项目或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缓慢、阻力重重。比如:
- “虽然公司发展迅速,但创业初期仍步履蹒跚。”
- “他年事已高,走路步履蹒跚,但仍坚持每天锻炼。”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主要用于描述老年人、体弱者或身体有障碍的人。
2. 情感色彩:带有一定的怜悯或感慨意味,不宜用于贬义场合。
3. 搭配建议:
- 步履蹒跚地走来
- 步履蹒跚的身影
- 步履蹒跚的岁月
四、总结
“步履蹒跚”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写人的动作,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发展的缓慢状态。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思,同时避免误用。
通过合理运用这一词语,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生动,增强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