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名道姓是什么意思】“称名道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或写文章时直接说出某人的名字和姓氏,不加掩饰或隐瞒。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代小说、戏曲等,用来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身份或情感。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称名道姓 |
拼音 | chēng míng dào xìng |
释义 | 直接说出某人的姓名,不加掩饰或隐讳。 |
出处 | 多见于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
用法 | 多用于叙述人物身份或表达对某人的直呼其名的态度。 |
近义词 | 直呼其名、直言不讳、毫无保留 |
反义词 | 隐名埋姓、讳莫如深、含糊其辞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说明 |
文学作品 | “他称名道姓地骂了那奸臣一顿。” | 表示直接指出对方的身份,带有贬义或愤怒情绪。 |
日常口语 | “你别拐弯抹角,直接称名道姓说吧。” | 表达希望对方坦率直言。 |
历史记载 | “史官称名道姓记录功过,不偏不倚。” | 强调公正客观的记述方式。 |
三、文化背景与含义
在古代社会,“称名道姓”不仅是一种语言行为,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在封建等级制度下,称呼他人姓名有时带有尊重或轻蔑之意。例如:
- 尊长者:通常会以“先生”“大人”等尊称称呼,而不直接叫名字。
- 平辈或晚辈:可以直接称名道姓,表示亲近或平等。
- 敌对或贬低:则可能通过称名道姓来表达不屑或指责。
因此,“称名道姓”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感情色彩,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四、总结
“称名道姓”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说出一个人的名字,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立场的表达。在现代汉语中,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历史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意义。
总结要点 | 内容 |
含义 | 直接说出某人的姓名,不加掩饰。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历史或强调直接表达的语境。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与人际关系。 |
使用注意 | 需结合语境判断其情感色彩(尊重、批评、讽刺等)。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汉语成语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