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全诗】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是杜甫抒发思乡情怀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也体现了古典诗词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亲人团聚的渴望。
二、原文及解析
原诗: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内容解析:
诗句 | 解析 |
戍鼓断人行 | 战鼓声中断了人们的出行,暗示战乱频繁,社会动荡。 |
边秋一雁声 | 秋天的边塞传来一声孤雁的鸣叫,渲染出凄凉的氛围。 |
露从今夜白 | 从今晚开始,露水变得洁白,象征着节气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 |
月是故乡明 | 虽然月亮一样明亮,但故乡的月亮却格外亲切,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有弟皆分散 | 与弟弟们各自分散在各地,无法团聚。 |
无家问死生 | 没有安定的住所,也无法知道亲人的生死。 |
寄书长不达 | 写信常常无法送达,表达通信困难。 |
况乃未休兵 | 更何况战争尚未停止,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忧虑。 |
三、创作背景与情感内涵
杜甫写此诗时,正值安史之乱期间,战乱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家庭分离。诗人身处异乡,面对国家动荡、亲人离散的现实,内心充满忧愁与牵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四、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如“露”、“月”,表达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对比手法:“露从今夜白”与“月是故乡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 语言凝练:全诗语言简洁,却意蕴深远,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五、结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句,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它让我们感受到古人在艰难岁月中对亲情的执着与对家园的眷恋。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化中思乡主题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