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东风后面一句是什么】“孔明借东风”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讲述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借助东南风火烧曹军战船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体现了天时地利的重要性。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孔明借东风”这句话本身并不是完整的对仗句,而是一个历史故事的简称。在传统戏曲、评书或民间传说中,有时会配合一些对仗语句来增强表达效果。因此,关于“孔明借东风”的下一句,有不同的说法。
一、总结
“孔明借东风”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天气变化(东南风)帮助周瑜火攻曹操。虽然这一句本身不是完整的对仗句,但在民间流传中,常有后一句与之对应,用于押韵或表达因果关系。常见的几种说法如下:
常见说法 | 内容 | 来源/背景 |
“周瑜打黄盖” | 表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形容双方合作 | 民间俗语,非原著内容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强调条件已具备,只差关键因素 | 出自《三国演义》第45回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诗句,表达历史偶然性 | 杜牧《赤壁》诗 |
“借得东风好还人” | 民间改编,强调借还关系 | 非正式来源 |
二、详细分析
1. “周瑜打黄盖”
这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一句,用来形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原本是赤壁之战中周瑜设计诈降,黄盖假意投降曹操,为火攻创造机会。这句常被用作对仗句,与“孔明借东风”搭配使用,形成一种幽默或讽刺的表达。
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是《三国演义》中明确出现的句子,出现在第四十五回,描述周瑜准备火攻时,只差东南风即可实施计划。这句话后来成为成语,广泛用于形容一切准备就绪,只差最后一步。
3. “东风不与周郎便”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全诗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句话表达了如果当时没有东风,赤壁之战的结果可能会不同,强调了历史的偶然性。
4. “借得东风好还人”
这是民间的一种改编说法,强调“借”与“还”的关系,带有一定的人情味和故事性,但并非出自原著。
三、结论
“孔明借东风”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对仗句,但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可以搭配多种说法作为“下一句”。其中最常见、最权威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次是“周瑜打黄盖”。
如果你是在写文章、做演讲或进行文化讨论,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搭配方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