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古辨盗原文及翻译】一、
《陈述古辨盗》是宋代一篇关于智谋断案的短文,讲述的是地方官员陈述古通过巧妙的手段,成功识破一名偷盗者的身份。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展现了古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的智慧与洞察力。
本文通过“设局”、“试探”等方法,体现了古人对人性和行为逻辑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某些特点。该故事虽短,但寓意深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陈述古为建州判官,有盗夜入其家,取其金帛。 | 陈述古担任建州的判官时,有小偷夜里闯入他家中,拿走了他的金银布匹。 |
明日,告于官,捕其人,而盗已逃矣。 | 第二天,他向官府报案,官府派人去抓,但盗贼已经逃跑了。 |
乃召里正,问曰:“汝家昨夜有客否?” | 于是他召集里正,问道:“你家昨晚有客人吗?” |
曰:“无。” | 里正回答:“没有。” |
又问:“汝家有鸡犬否?” | 又问:“你家有鸡或狗吗?” |
曰:“有。” | 回答:“有。” |
乃命人以米投于庭,令其子守之。 | 于是他让人把米撒在院子里,让他的儿子看守。 |
盗果来,欲取米,见其子,惧而遁。 | 偷盗果然来了,想要拿米,看见了他儿子,害怕而逃走了。 |
于是追之,获其人。 | 于是追赶,抓住了那个人。 |
三、总结分析
《陈述古辨盗》是一篇典型的古代智谋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如何利用简单的手段,识破盗贼的身份。文中通过“设局”和“试探”的方式,不仅展示了陈述古的机智,也反映出他在办案过程中注重细节、善于观察的特点。
此故事虽短,却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有智慧、有责任心的地方官形象。同时,也说明了在缺乏现代科技手段的古代社会,依靠人的智慧和经验仍能有效解决案件。
四、启示与思考
1. 观察力的重要性:陈述古之所以能识破盗贼,是因为他注意到了一些常人忽略的细节。
2. 心理战术的应用:通过设置陷阱,诱使盗贼暴露自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
3. 信任与合作:在案件调查中,与当地居民(如里正)的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
结语:《陈述古辨盗》不仅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更是一则富有教育意义的典故,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借鉴其智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