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焚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焚"字常用于表达烧毁、焚烧等含义,也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中,用来形容某种激烈、破坏性的行为或状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焚”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焚”字在成语中多与火、毁灭、焦虑等概念相关,有的表示烧毁,有的则比喻内心的痛苦或急躁情绪。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美感。
二、带“焚”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解释 | 出处/用法 |
焚膏继晷 | 花费时间读书学习,形容勤奋刻苦。 | 《新唐书·李商隐传》 |
焚琴煮鹤 | 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大煞风景。 | 《宋史·张文潜传》 |
焚林而猎 | 比喻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后果。 | 《战国策·齐策》 |
焚舟沉舟 | 比喻不留退路,决意一搏。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焚香沐浴 | 原指宗教仪式中的准备动作,后引申为虔诚地做某事。 | 《礼记·郊特牲》 |
焚书坑儒 | 指秦始皇焚烧书籍、坑杀儒生的历史事件。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焚山煮石 | 比喻极端的行为,或形容艰苦的生活环境。 | 《庄子·大宗师》 |
焚骨扬灰 | 形容彻底消灭,不留痕迹。 | 《晋书·王敦传》 |
焚心似火 | 形容内心极度焦急或痛苦。 | 《红楼梦》 |
焚琴斫木 | 比喻破坏美好事物,不珍惜资源。 | 《世说新语·任诞》 |
三、结语
“焚”字在成语中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人性的深刻观察。了解这些成语,不仅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全面地掌握带有“焚”字的成语及其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