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甄选问答 >

带民成语有哪些成语

2025-09-23 14:38:45

问题描述:

带民成语有哪些成语,急到跺脚,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3 14:38:45

带民成语有哪些成语】在汉语中,“民”字常出现在成语中,用来表达与人民、民众相关的思想或情感。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民”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带民”成语是指成语中含有“民”字的成语,通常与国家治理、民生疾苦、百姓生活等主题相关。这类成语既有历史背景,也有现实意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将列出一些常见的“带民”成语,并进行分类说明。

二、常见“带民”成语汇总表

成语 解释 出处/来源
民不聊生 百姓无法维持生活,形容社会动荡、人民困苦。 《史记·货殖列传》
民心所向 指人民的心意所归向,多用于描述民心向背。 《左传》
民以食为天 强调粮食对于人民的重要性,比喻民生问题至关重要。 《汉书·郦食其传》
安居乐业 居住安定,工作愉快,形容社会和谐、百姓生活富足。 《后汉书·王符传》
民贵君轻 强调人民的重要性高于君主,体现民本思想。 《孟子·尽心下》
民怨沸腾 百姓的不满情绪达到极点,形容社会矛盾激化。 《宋史·李纲传》
民风淳朴 形容地方风俗良好、百姓诚实善良。 《明史·循吏传》
民力竭矣 指百姓的力量已经耗尽,常用于形容战争或劳役过度。 《左传·宣公十二年》
民生凋敝 社会经济衰退,人民生活贫困。 《清史稿·食货志》
民心可用 指百姓的支持可以成为力量源泉,常用于政治或军事策略中。 《战国策·齐策》

三、结语

“带民”成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承载着古代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与思考。通过了解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刻地体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这些成语,并在实际使用中加以运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