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岸然的意思】“道貌岸然”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表面上看起来正经、严肃,但实际上内心虚伪、不正派。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言行不一、伪装道德高尚的人。
一、成语释义
- 道貌:指表面上的道学模样,显得正经。
- 岸然:形容态度庄重、严肃的样子。
- 整体意思:表面装出一副正经、有道德的样子,实则行为卑劣、心术不正。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外似忠良,内藏奸宄;道貌岸然,心如蛇蝎。”
- 用法:多用于批评那些假装正直、实则虚伪的人,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词语 |
| 近义词 | 装模作样 |
| 假仁假义 | |
| 口是心非 | |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 |
| 真才实学 | |
| 实事求是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描述 | 使用示例 |
| 批评某人虚伪 | 他平时道貌岸然,其实私底下干尽坏事。 |
| 描述社会现象 | 那些道貌岸然的官员,实际上贪污腐败严重。 |
| 文学作品描写人物 | 小说中的反派角色总是道貌岸然,让人防不胜防。 |
五、总结
“道貌岸然”是一个典型的贬义成语,强调的是外表与内心的不一致。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恰当使用该成语可以有效表达对某些人或现象的不满与批评。但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使用,以免造成误解。
| 成语 | 道貌岸然 |
| 含义 | 表面正经,实则虚伪 |
| 性质 | 贬义 |
| 出处 | 《后汉书》 |
| 用法 | 批评虚伪之人 |
| 近义词 | 装模作样、假仁假义 |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实事求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