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狂澜于既倒意思】“挽狂澜于既倒”是一句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危急关头采取果断措施,扭转局势、挽救危难。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孙樵的《书褒城驿壁》,原文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后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英雄气概与责任担当的经典语句。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 挽 | 拉、拉住、扭转 | |
| 狂澜 | 指巨大的波浪,比喻严重的危机或动荡局面 | |
| 既倒 | 已经倒下,指局势已经非常危险 | |
| 整体意思 | 在大势已去、局势危急时,努力挽救,扭转局面 |
二、引申意义
“挽狂澜于既倒”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强调的是:
- 责任感:面对困境,不逃避,勇于承担。
- 决断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迅速行动。
- 勇气与智慧:既要勇敢面对挑战,也要有智慧应对问题。
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中都有体现,如国家危亡时的英雄人物、企业濒临破产时的领导者等。
三、现实应用
| 场景 | 应用举例 |
| 国家治理 | 面对经济危机或社会动荡时,政府出台政策稳定局势 |
| 企业管理 | 公司面临倒闭风险时,管理层采取改革措施进行挽救 |
| 个人发展 | 在人生低谷时,坚持努力,重新振作 |
| 社会运动 | 在社会不公或灾难面前,有人挺身而出,推动变革 |
四、总结
“挽狂澜于既倒”不仅是古代文人表达理想抱负的词句,更是现代人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韧精神,也激励我们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在危机中把握机遇。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含义 | 在危急关头挽救局势 |
| 历史出处 | 孙樵《书褒城驿壁》 |
| 现实意义 | 责任、决断、勇气、智慧 |
| 应用场景 | 国家、企业、个人、社会 |
通过理解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能在现实中更加坚定地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