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乐道什么意思】“安贫乐道”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贫困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对道德、理想的追求。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安贫乐道,不求荣利。”意思是在贫穷中也能安于现状,并且以坚守道义为乐。
一、
“安贫乐道”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精神上的富足与满足。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品德,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德”的重视。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不要被物质所困,而应注重内在的精神追求。
在现代社会,“安贫乐道”虽然不再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面对压力、竞争和物质诱惑时,提醒人们不忘初心,坚持理想。
二、表格:安贫乐道详解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安贫乐道 |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拼音 | ān pín lè dào |
| 释义 | 在贫穷中安于现状,并以坚守道义为乐。 |
| 含义 | 强调精神富足胜于物质富有,体现高尚的道德修养。 |
| 哲学背景 | 儒家思想,注重“德”与“志”的培养。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乐观与坚定,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
| 近义词 | 安分守己、知足常乐 |
| 反义词 | 贪图享乐、追逐名利 |
三、结语
“安贫乐道”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一种生活态度,也是现代人面对复杂社会时值得借鉴的精神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并不完全依赖于外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对理想的坚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