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这句话出自《周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后人将其引申为“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意思是:有德行的君子,常常以谦逊的态度自我修养、自我约束,保持低调,不炫耀自己的才能与地位。
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应具备谦虚、自律、内敛的品德,是一种内在修养的表现,也是传统儒家文化中对君子人格的重要要求。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形容一个品德高尚、谦虚谨慎的人。其中,“谦谦君子”指的是具有谦逊美德的君子;“卑以自牧”则是指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约束自己,不张扬、不骄傲。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推崇,体现了儒家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现代意义 |
| 谦谦君子 | 指具有谦虚美德的君子 | 《周易·谦卦》 | 形容品德高尚、谦逊有礼的人 |
| 卑以自牧 | 以谦卑的态度自我修养、自我约束 | 《周易》引申义 | 强调内在修养和低调处世的态度 |
| 整体含义 | 君子应谦虚、自律、内敛 |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 | 提倡谦逊、自省、低调做人 |
| 文化背景 |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人格 | 中国传统文化 | 体现传统价值观与道德追求 |
通过理解“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古代士人所追求的道德理想,并在现代社会中践行谦虚、自律、低调的处世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