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之不以其道的原文译文欣赏】“策之不以其道”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原文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揭示了对人才使用不当、忽视其本质的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
“策之不以其道”是《马说》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用不恰当的方法去驾驭马(比喻对待人才的方式不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用人不善、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批判。文章通过借马喻人,呼吁统治者应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以实现国家的强盛。
在现代社会,“策之不以其道”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提醒我们应当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才适用,避免因方法不当而导致资源浪费或人才流失。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 原文 | 译文 |
| 策之不以其道 | 驱使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 |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喂养它却不能发挥它的才能 |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它叫的时候,听的人却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
三、赏析与启示
《马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韩愈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时也批评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和误用。这种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许多人才因为缺乏合适的平台或被错误地评价而未能施展才华。
“策之不以其道”的核心思想在于: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使用,才是激发潜力的关键。无论是教育、管理还是社会制度,都应注重方式方法,尊重个体价值,避免“策之不以其道”的悲剧重演。
四、结语
“策之不以其道”不仅是古代文人的感慨,更是现代人值得深思的警句。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人才、资源和机遇时,应以智慧和耐心去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驱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理想状态。


